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,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,其自主研发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准。中国在操作系统领域的自主研发之路上,选择了基于Linux内核进行开发,这一决策背后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。
一、国产操作系统自主研发的背景
自1999年以来,中国在电脑端有麒麟、统信等操作系统,在移动端有鸿蒙等操作系统。这些系统的研发基本上都是基于Linux进行优化开发。Linux作为一个开源系统,其代码对全世界开放,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和编辑代码进行修改。
二、Linux开源系统的优势
Linux系统遵循开源协议,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和编辑代码进行修改,它没有版权属于全世界人民。世界上有无数的公司和个人为Linux开源社区提供源代码,也因此Linux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应用推广。
三、为何选择Linux内核
选择Linux内核,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中国操作系统之路。Linux内核作为一款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开源系统,在经过30年的发展,无数开源社区的程序员参与,截止2020年,Linux内核已经有2780万行代码了。
四、自主研发的挑战
如果从零开始,无论人力、物力还是时间,我们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。而我们的操作系统发展历程,相较于微软、谷歌、苹果等公司已经晚了十几年。而Linux内核,作为一款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开源系统,在经过30年的发展,无数开源社区的程序员参与,截止2020年,Linux内核已经有2780万行代码了。
五、Linux内核的生态优势
Linux从1991年发布开始,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,大多的硬件基本都有Linux驱动,只是相对主流的系统会更新的慢一些,很多个人和公司也会基于Linux开发的相应软件,基本可以满足用户学习、工作的日常需求。
国产操作系统选择Linux内核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困难成本,加速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,同时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的必要条件,是目前来看的最优选择。解决了系统内核的问题,这对于打造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来说,其实仅仅只是开始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。一个操作系统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还在于生态。